欢迎光临宿迁互联网协会!

央行的创新与平衡:商户实名制首张罚单背后的监管智慧

                                       来源:中国网    日期:2016-08-02 21:09:24   人气:1143

网络支付账户实名制正式实施已满一月。近日,因银联商务和通联支付存在未落实商户实名制、变造银行卡交易信息、为无证机构提供交易接口、通过非客户备付金账户存放并划转客户备付金、外包服务管理不规范等严重违规现象,央行对其开出了罚没金额高达4680.64万元的实名制后的第一张罚单,创第三方支付监管以来的处罚金额历史之最。

  给个人Ⅰ类账户实名制 实施以时间与耐心

  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央行近期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监管力度明显加大,落实实名制是大势所趋;但他们同时也认为,央行出具的处罚上述两家机构的核心缘由系“未落实商户实名制”,其中已然包含央行的监管智慧,包括对个人Ⅰ类账户实名制监管的适当宽松政策,实际上都给予了个人网络支付账户实名制实施时间和空间。而从现实来看,由于个人未实名网络支付账户存量大、消费者配合意愿不一等现实原因,实名制势必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

  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实名制要求,源于7月1日正式实施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办法规定,第三方支付机构为客户开立支付账户时必须实行实名制管理,并且要求对个人支付账户进行分类管理,根据验证信息的完善程度将账户种类分为三类。Ⅰ类账户只需一个外部渠道验证客户身份信息,终身可交易金额额度为1000元。Ⅱ类账户需3个及以上外部渠道验证客户身份信息,交易限额相应提升为10万元/年(不含提现和还本人信用卡);而Ⅲ类账户的客户则需5种及以上渠道进行实名认证,Ⅲ类账户交易限额则为20万元/年(不含提现和还本人信用卡)。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副秘书长王素珍日前发文,对支付机构推进、引导和落实实名制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要通过简便合理的方式引导消费者进行身份核验,提升消费者实名操作的用户体验;二是要尽可能提供更丰富的核验渠道,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三是要坚持最小化原则搜集和使用客户信息,妥善保护消费者隐私;四是对一些海外用户、农村用户等实名制有困难的客户要加强引导和帮扶,帮助其获得支付服务。”

  数亿用户实名制认证产新忧

  2016年年初以来,支付宝、财付通、网银在线等主要支付机构也积极响应《办法》要求,通过多种方式督促提醒用户完成实名认证,然而,在落实起来依然面临不少困难。直至近日,依然有不少用户因为在准备买买买、转账、发微信红包和QQ红包不断收到实名提醒而感觉“有点烦”。而由于给用户习惯带来不适导致平台与用户的对立,继而让重视用户体验的互联网企业减弱创新的激情,这无疑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来说都是得不偿失的。

  近来实名制推进中,提醒用户认证、卡住抢发红包或转账的突然抑制,恰恰成为用户最为不满的体验。从各平台目前的策略来看,不实名用户无法收取微信红包,支付宝用户不实名,就算红包到账会被平台暂时“保管”。

  更令人担忧的是,严格的实名认证流程还催生了新的“商机”。记者从多条微博了解到,完成了实名认证的支付宝竟成为了一种可出售的商品,按能否用于淘宝和限额的高低,划分出了不同的价格。这不禁令人感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规则的地方就有绕过规则。

  作为大银行效率缺乏的一个相应补充出现的第三方支付行业,满足了金融创新与市场发展需求的同时,也获得了监管部门的支持。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发放使得小额划转更为便捷的想象成为了现实,而也正是立足广大用户小额高频支付的考量,《办法》中特别设置了交易金额额度仅为1000元的Ⅰ类账户;甚至即使需要五重及以上渠道验证的Ⅲ类账户,《办法》规定交易限额为20万元/年。当然也有不少支付宝用户吐槽20万元一年额度太少。

  王素珍表示,账户实名制不是目的,是反洗钱和反恐融资的基本法律要求,是提升支付服务安全性、普惠性的一种手段。支付账户实名制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需要消费者、第三方支付机构及监管层等各方力量相互配合,携手推进,平缓过渡。

  支付账户实名制是一场持久战

  业内人士表示,《办法》的出台,特别是三类账户的分类管理及Ⅰ类账户的设立,本身就是央行探索第三方支付行业监管政策具有创造性的创新行为。

  中国互联网金融近年一直在快车道上高速发展,也是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领域之一,新产品、新业态层出不穷,作为基础工具的移动支付也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第三方移动支付用户规模亦呈几何式增长。平心而论,在快速迭代和复杂多变的行业背景、用户规模庞大的现实情况下,监管部门在保障第三方支付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上,仍能实现监管上的创新,实属不易。

  作为监管部门,金融体系中很多政策的出发点都是风险防控。第三方支付账户实名制的推行,有利于打击诈骗、洗钱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有助于第三方支付机构降低经营风险,提高对账户所有人的权益保障。

  近年来,我国第三方支付机构几年内迅速集聚了以小额、高频为特征的海量存量用户,但其中有绝对数量巨大的未实名账户。在推进实名制的过程中,第三方支付机构面临着技术更新、系统改造、用户引导和行业规范等多重现实压力。

  日前一项关于实名制完成情况的网络调查显示,约78%的受访网友已完成实名制认证。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网友表示不会进行实名认证,原因则各有不同,其中,在不愿进行实名认证的网友中,高达42%是出于对安全的担心。

  长远来看,支付账户实名制的落实势在必行,但考虑到包括运营商实名制、火车票实名制在内的实名制相关政策从政策生效到真正落实都经过了较长的周期,支付账户实名制的确需要一个较长的过渡过程。

  正如今年李克强总理表示的,一个新事物诞生的时候,我们要先“看一看”。事实上,监管部门在实名制管理上已经体现出这种智慧。一方面,充分考虑到与社交网络相结合的网络支付账户的高频、小额、社交化的支付特征;另一方面,在监管上注重柔性执行、平稳落地,为金融科技的创新与监管政策的对接预留一定的时间及试错空间。


评论区

表情

共0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

推荐新闻